07-20
近日,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所長張希良教授接受《每日經濟新聞》專訪,以下為報道全文。歐洲碳價80歐元,我國不到60元人民幣 清華大學張希良:不同經濟體所處階段不同,碳價同水平既不可能也不合理每經記者 李彪 每經實習記者 石雨昕 每經編輯 陳星7月11日~12日,2023年全國低碳日主題宣傳活動在陜西西安國際會議中心舉辦。今年4月25日,歐盟理事會投票通過了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即碳關稅),有可能開啟全球氣候貿易規則新時代。這一變化引起我國市場的關注和擔憂。在主題宣傳活動期間,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
07-13
7月11日,由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主辦的2023全國低碳日“市場機制促進綠色低碳發展”主題宣傳活動在西安舉行。本次活動由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所長張希良教授主持,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逯世澤出席活動并致辭。
06-09
近日,清華三峽氣候與低碳中心副主任、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副教授張達,博士生曲晨菲以及合作者斯坦福大學經濟系教授Lawrence H. Goulder、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助理教授龍顯靈在線發表工作報告,分析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全國碳市場)的經濟和環境影響。該報告以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China’s New Nationwide CO2Emissions Trading System(《中國新的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的經濟和環境影響》) 為題,
05-28
5月22日,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國際清潔能源研究室主任、清華三峽氣候與低碳中心副主任黃俊靈博士應邀于清潔能源大樓S311報告廳以《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了解能源央企怎樣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題作報告。此次活動由華中科技大學中歐清潔與再生能源學院聯合華科大EMBA教育中心共同舉辦。到場嘉賓有: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院長、中歐清潔與可再生能源學院中方院長羅小兵教授,新能源科學與工程系副主任、中歐綠色能源金融研究所所長楊晴教授,EMBA教育中心副主任王飛凡。此次活動由楊晴教授主持,能源學院柳朝
05-12
5月上旬,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代表團赴德國、挪威開展交流訪問。研究所所長、清華三峽氣候與低碳中心主任張希良教授一行應邀出席多場國際會議,與來自歐美等國的氣候領域專家深入探討了應對氣候變化及推進相關國際合作等議題。5月4日~5日,研究所代表團應邀出席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和德國海德堡大學聯合舉辦的“工業脫碳分析、基準和行動(INDABA)伙伴關系啟動會:鋼鐵行業脫碳”,與相關專家及企業代表討論了全球工業減排進展等內容。張希良教授致辭指出,目前,中國鋼鐵部門排放占比較高,為實現“雙碳”目標,應加強鋼鐵部門的
05-10
今年以來,生態環境部、央行等部門針對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密集發聲,業內認為這是重啟CCER市場的信號,并期盼CCER重啟后能與全國碳市場一同推動企業減排,服務“雙碳”目標的實現。圍繞自愿碳市場與強制碳市場關系及如何共同助力企業減排等話題,綠色金融60人論壇(GF60)專訪了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三峽集團”)國際清潔能源研究室主任、清華三峽氣候與低碳中心副主任黃俊靈。圖: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國際清潔能源研究室主任、清華三峽氣候與低碳中心副主任黃俊靈CCER市場重啟企業期待激勵規
04-04
近日,清華三峽氣候與低碳中心副主任、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副教授張達,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博士生王心昊,及合作者,在《電網技術》期刊發表題為《可交易減排價值權證比較分析和銜接機制研究》的論文。
03-29
3月23日,中國能源模型論壇(CEMF)第30次技術研討會暨第六期碳中和學術沙龍在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舉行。
03-21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20日發布最新報告說,當前已有多種可行且有效的選擇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并適應人為造成的氣候變化,如果現在采取行動,仍然可以確保所有人都有一個宜居的、可持續的未來。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每六至七年就全球氣候問題發布一次綜合性科學評估報告,上一次即2014年完成的第五次評估報告為《巴黎協定》提供了主要科學依據。根據協定,各方將加強對氣候變化威脅的全球應對,把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
03-03
近日,清華三峽氣候與低碳中心副主任張達博士接受搜狐科技訪談,從專業角度解讀了馬斯克的能源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