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系統是能源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能源部門最大的碳排放源,其碳排放約占我國碳排放的40%。而隨著經濟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升,我國電力需求仍將不斷上漲。另一方面,電力系統也擁有目前技術相對成熟、經濟性較好的減排手段,風光發電已經基本實現發電側平價,新型儲能技術成本下降顯著。因此,電力系統低碳轉型對于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
我國近年來大力支持電力系統低碳發展。在“十三五”規劃中對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設立了裝機發展目標;實施煤電淘汰落后產能和節能改造,逐步降低火電供電煤耗;實施可再生能源上網電價政策,通過經濟激勵支持風光等可再生能源發電快速發展。通過這些政策支持,我國電力系統在減排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到2020年,火電供電煤耗下降至305克標準煤/千瓦時,非化石能源發電占比提升至約34%,水電、風電、光伏發電裝機均位居世界第一。
“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對我國電力系統低碳轉型提出更高要求,風光等可再生能源發電及儲能等配套設施需要持續快速發展。我國電力系統低碳轉型需要在技術進步、系統運行、市場設計及商業模式多方面發力。技術進步是未來轉型的基礎,需要發展電力系統內和跨系統的關鍵技術,以新技術保障電力系統運行。除新技術外,高比例風光發電的電力系統對發電、輸電、配電運行控制也提出更高要求,這需要發展新的電力系統調度運行方案,一方面需要設計合適的市場機制來保證新方案的應用和成本回收,另一方面也給企業帶來新的商業機會。合適的市場設計是電力系統轉型的重要支撐,將支持創造適合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應用的具體商業案例,同時各市場機制間也需要相互配合、協調統一。在市場機制下催生出的商業模式將是激勵技術應用的重要手段,需要設計建立一系列支撐可再生能源應用的商業模式,為相關新技術帶來收入來源。
清華-三峽氣候與低碳中心依托中國長江三峽集團長期建設運營經驗與清華大學智庫的理論科學基礎,將系統研究國內外電力市場化改革方向,分析能源、氣候政策對電力系統的影響,分析“碳中和”背景下中國電力系統轉型路徑,識別助力電力系統轉型的關鍵技術、商業模式、市場設計和系統運行方式,為助力國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能源市場化改革提供重要的國際經驗和研究支撐,為電力系統低碳發展及政策制定建言獻策,并為三峽集團在電力系統低碳轉型和市場化建設中的發展方向提供前瞻性研判。
電力系統低碳發展相關政策:
發布時間 發布內容 2022/03/17 2022/01/29 2022/01/29 2021/10/11 2021/09/17 2021/08/19 2021/07/26 2021/07/15 2021/06/07 2021/05/21 2021/05/11 2021/05/07 2021/02/25 2021/02/24 2020/01/20 2020/01/20 2019/05/10 2019/01/22 2019/01/07 2019/01/07 2018/07/16 2018/04/27 2017/12/18 2017/02/03 2016/12/29 2016/12/10 2016/12/08 2016/11/16 2016/03/24 2016/02/29 2015/07/06 2015/04/02 2015/03/20 2015/03/15 2011/11/29 2009/12/26 2007/01/11 2006/01/04 2005/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