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清華大學與中國長江三峽集團聯合成立了“清華大學-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氣候變化治理機制與綠色低碳轉型戰略聯合研究中心”(簡稱“清華三峽氣候與低碳中心”)。中心是建在清華大學校內的校級非實體科研機構,依托清華大學低碳能源實驗室運行。中心結合國家中長期發展戰略需求、清華大學科研基礎實力和三峽集團長期投資實踐經驗,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開展系列綜合研究分析,從全球-國家-地區-行業-企業的全方位角度提出政策建議,推動我國綠色低碳轉型發展進程中的關鍵政策制定與技術路線設計。
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
中心將從全球氣候治理機制、中國低碳轉型戰略、能源央企服務國家雙碳行動方案三個層面開展研究,主要涵蓋如下六個方向。
(1) 全球氣候治理:
研究未來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問題和全球氣候治理的有效機制,探討中國如何在全球氣候變化合作中發揮引領作用,同時為能源央企國際清潔能源業務發展提供布局方向;
(2) 中國區域綠色低碳轉型:
開展中國區域綠色低碳轉型綜合評估,從區域層面提出我國有效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轉型路徑,為區域綠色低碳發展和氣候空氣協同管理提供政策建議;
(3) 全國碳市場建設:
研究碳市場機制設計和評估標準等關鍵問題,探討有效的企業履約機制和激勵機制設計,提出企業碳資產管理和監管相關的政策建議,深入挖掘長江流域生態碳匯發展空間,分析林業碳匯項目的測量技術發展與經濟性;
(4) 中國電力系統低碳轉型:
研究國內外電力市場化改革方向,分析“碳中和”背景下中國電力系統轉型路徑,為助力國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能源市場化改革提供重要的國際經驗和研究支撐,并為三峽集團在電力系統低碳轉型和市場化建設中的發展方向提供前瞻性研判;
(5) 清潔能源科技創新:
研究“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的零碳、負碳技術前景,分析可行性與經濟性,探討技術發展路徑,分析我國綠色低碳技術的發展瓶頸,提出需要國家和行業層面支持的對策建議,以及能源央企在國家清潔能源科技創新中發揮龍頭作用的相關建議;
(6) 綠色金融發展:
分析我國未來的綠色金融政策框架,含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環境信息披露、綠色投資的機制設計,分析綠色金融發展面臨的問題和困難,提出國家和行業層面的政策和建議,探討能源央企在綠色金融體系下的機會與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