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7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這為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峽集團)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發展方向。 三峽集團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重要論述和對三峽集團的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努力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爭當現代產業鏈鏈長。作為全球最大水電開發運營企業和我國領先的清潔能源集團,三峽集
12-12
厘清實現碳中和目標所帶來的減排成本與效益,對各國設定減排路徑、樹立減排雄心尤為重要。減少高溫導致的勞動生產率損失是減排能夠帶來的重要協同效益(以下簡稱勞動力效益)。然而,目前主要國家和地區實現碳中和目標需要付出的減排代價與勞動力效益相對關系尚不明確。因此,需要從勞動生產率角度出發,對碳中和行動展開成本效益分析。針對上述問題,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蔡聞佳副教授團隊與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3E研究所)張希良教授、張達副教授團隊聯合多國學者開展了相關研究。研究量化評估了全球17個主要國家和區域實現碳中和目
11-16
埃及沙姆沙伊赫時間11月15日上午,由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主辦,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美國環保協會承辦的“中國碳市場發展與展望”邊會在COP27中國角舉行。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所長張希良教授、副所長段茂盛研究員應邀參會,并進行主題演講。
11-09
埃及沙姆沙伊赫時間11月8日上午,由國務院參事室研究中心與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共同主辦的“低碳經濟轉型——創新與行動”主題邊會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七次締約方大會(COP27)“中國角”舉行。本次會議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來自政府部門、高校、研究機構、非政府組織和媒體等機構的代表和專家,探討了“雙碳”目標下中國低碳經濟轉型的創新與行動,宣傳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措施,分享了中國減碳經驗,并進一步推動了國際合作與交流。會議由清華三峽氣候與低碳中心主任、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所長
09-09
9月8日,在2022亞太綠色低碳發展高峰論壇上,亞洲開發銀行發布了《中國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示范與部署路線圖更新報告》,報告專家組組長、清華三峽氣候與低碳中心主任、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所長張希良教授在發布式上介紹了該報告。另外,9月9日,張希良教授在論壇的“碳市場與氣候投融資”平行論壇上,介紹了生態環境部氣候司和亞洲開發銀行的合作項目“改進中國碳市場設計”的研究進展。
08-30
“目前從中國的情況看,如果我們不去應對氣候變化,到本世紀末,氣候變化對我們國家造成的經濟損失可能占到我們GDP的7.5%。”滕飛說。
08-29
8月27日,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聯合主辦的以“創新驅動發展 科技引領未來”為主題的2022清華大學碳中和經濟論壇在北京舉行,來自政府部門、社會組織、大型能源企業和海內外雙碳領域知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商減排降碳大計,共話綠色經濟未來。
08-18
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9部門近日印發《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2022—2030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統籌提出支撐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目標的科技創新行動和保障舉措,并為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做好技術研發儲備。
08-02
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近日聯合印發《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明確到2025年,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較2020年下降13.5%。
07-18
近日,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所長張希良教授接受《中國環境報》記者專訪,解析全國碳市場“周年考”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