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 id="4egsh"></tt>

        <nav id="4egsh"><ins id="4egsh"></ins></nav>

        <listing id="4egsh"></listing>

        1. <listing id="4egsh"></listing>
        2. 
          
          1. <strong id="4egsh"></strong>
          2. logo
            中文 EN
            全國低碳日“市場機制促進綠色低碳發展”主題宣傳活動成功舉辦

            來源: 原創    時間:2023-07-13

            7月11日,由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主辦的2023全國低碳日“市場機制促進綠色低碳發展”主題宣傳活動在西安舉行。本次活動由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所長張希良教授主持,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逯世澤出席活動并致辭。


            張希良教授主持

            “市場機制促進綠色低碳發展”主題宣傳活動是“全國低碳日”系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聚焦全國碳市場運行進展和成效,邀請專家分享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自愿減排市場等對促進溫室氣體減排和加快綠色低碳轉型的作用。來自全國各地的近120位專家學者、企業界人士、國際組織代表及媒體工作者等參加了本次主題宣傳活動。


            逯世澤副司長致辭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逯世澤在致辭中指出,建設全國碳市場是利用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一項重大制度創新。他重點介紹了生態環境部在推動碳市場立法、數據質量管理、碳市場管理體制和體系構建,以及自愿減排市場重啟等方面的工作及成效,并展望了全國碳市場和自愿減排市場的未來發展。


            會場全景

            在主旨發言環節,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中心和國際合作中心總經濟師張昕研究員,以“充分發揮全國碳市場激勵與約束作用,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為題進行了發言。他指出,全國碳市場是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基礎制度,提升全國碳市場的市場功能有利于形成合理碳價,是發揮全國碳市場碳排放控制作用的關鍵。應將“雙碳”戰略目標要求和解決交易市場化問題相結合,通過有序擴大全國碳市場覆蓋范圍、不斷豐富市場要素、優化配額分配方式和方法、建立配額供需調控機制,構建以全國碳市場為核心、自愿減排交易和碳普惠機制為補充的多層級碳交易市場,通過實施碳排放總量控制、建立統一規范的碳排放統計核算制度和多部門聯合監管機制等實現碳市場、能源市場和電力市場有效銜接、協同增效,建立市場機制指標體系和評估機制等舉措,不斷提升我國碳交易體系的市場功能,形成合理碳價,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構建完善的激勵約束市場機制。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碳排放交易管理處四級調研員劉文博介紹了全國碳市場建設背景、總體進展與成效,以及2023年重點工作。自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市場正式上線交易以來,政策法規體系逐步建立;全國碳市場管理平臺、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和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系統三大運行支撐平臺上線投入使用;配額分配方案不斷優化;碳排放數據質量持續提升;全國碳市場整體運行平穩有序;激勵約束作用初步顯現。下一步將持續完善全國碳市場頂層設計、扎實做好數據報送和監管、擴展市場功能、啟動全國統一的自愿減排交易市場、不斷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并加強相關政策研究。

            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總經理劉杰從全國碳市場運行情況和未來發展思考兩方面介紹了全國碳市場建設發展。他提到,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是中國第一家服務碳市場的交易機構。全國碳市場自上線交易至今年6月30日,累計成交量2億多噸,累計成交額超過109億元,交易情況符合全國碳市場基本定位,價格發現機制作用初步顯現。未來應考慮在積極推進全國碳市場發展的同時,加強試點碳市場、碳金融、氣候投融資服務平臺和國際合作等方面工作。

            碳排放權登記結算(武漢)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碳登)副董事長朱國輝,以“發揮注冊登記結算功能,助力實現碳中和”為題進行了發言。他介紹了碳中和的背景和意義,國內大型活動、企業和個人的碳中和實踐和案例,以及中碳登如何通過發揮注冊登記結算功能助力實現碳中和。中碳登從賬戶服務、登記服務、結算服務、履約管理、數據分析和能力建設等方面為全國碳市場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值得一提的是,本次2023年全國低碳日(陜西主場活動)也是由中碳登助力主辦方通過自愿注銷全國碳排放配額的方式實現碳中和。

            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所長張希良教授在主旨發言中闡述了對全國碳市場擴大行業覆蓋范圍的思考。他表示,全國碳市場是中國實現“雙碳”目標的一個基礎性政策工具,目前全國碳市場僅覆蓋發電行業,擴大行業覆蓋范圍勢在必行,首先,能更好地擴大碳市場減碳效果,其次,能有效提高減碳成本效益和提升市場效率,第三,有助于促進并引導產業綠色低碳投融資。張希良教授還介紹了全國碳市場擴大范圍研究進展。


            從左至右依次為周劍、梅德文、張麗欣、張杰、王丹華、石峰、李敏、劉洪銘

            圓桌討論環節,由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助理所長周劍主持,與會嘉賓以自愿減排機制助力中國“雙碳”轉型為題展開討論。

            前不久,生態環境部發布《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引發關注和討論。北京綠色交易所副董事長梅德文,中國質量認證中心產品認證六部副處長張麗欣,中環聯合認證中心高級工程師張杰,中林集團科技管理部業務總監、中林林碳生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丹華,中國三峽集團新能源事業部副主任石峰,IETA國際排放貿易協會中國首席代表李敏,美國環保協會北京代表處碳市場主任劉洪銘,分別從碳交易、第三方機構作用、技術領域選擇、林業碳匯、新能源、國際合作和航空減排機制等領域,探討了CCER(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在推動中國“雙碳”轉型中的定位和作用,以及如何建設高質量的CCER體系等。


            嘉賓合影

            今年7月12日是第十一個“全國低碳日”。今年“全國低碳日”活動以“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為主題,旨在推動全社會形成綠色、低碳、可持續的生產生活方式,凝聚全社會合力,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tt id="4egsh"></tt>

                <nav id="4egsh"><ins id="4egsh"></ins></nav>

                <listing id="4egsh"></listing>

                1. <listing id="4egsh"></listing>
                2. 
                  
                  1. <strong id="4egsh"></strong>
                  2.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尿失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