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原創 時間:2022-01-25
1月20日,“企業碳中和戰略圓桌會”第一期活動“綠電交易的政策解讀和未來展望”研討會在清華大學召開。
本次會議由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主辦,清華大學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碳中和信息管理技術研究所和清華三峽氣候與低碳中心承辦,采取線上+線下方式召開,來自清華大學以及20余家企業的50多位代表參加了會議。會議由清華大學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碳中和信息管理技術研究所執行所長羅小虎博士主持。
顧名思義,綠電是指生產過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為零或趨近于零的電力,相較于其他方式(如火力發電)生產的電力,綠電對環境影響較低,其主要來源為各類可再生能源與非化石能源電力等。本次研討會圍繞我國電力體制改革進展、國內外綠色電力交易實踐、綠電與全國碳交易市場銜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電力市場建設等議題展開了討論。
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所長、清華三峽氣候與低碳中心主任張希良教授在開幕致辭中表示,目前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的大政方針已定,“雙碳”成為新發展理念的一部分,但其真正落地需要技術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特別需要企業的參與。
“企業碳中和戰略圓桌會”堅持問題導向,圍繞三方面問題開展深入研討:1)企業和行業碳中和核算及認證的方法學和標準的問題;2)電力市場、綠電市場和碳市場3個市場協同推進的問題;3)企業碳排放信息管理技術、碳信用交易技術的發展和標準化問題。希望通過圓桌討論,能對這些問題做進一步梳理,提出解決方案,并在此基礎上形成提交政府部門的政策建議。本次綠色電力討論會是“企業碳中和戰略圓桌會”系列活動中的一個,后續會安排不同主題的討論會。
清華大學電機系長聘副教授、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研究院副院長陳啟鑫介紹了“我國綠色電力交易的創新實踐”。他表示,預計到2035年前后,中國綠色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將超過煤電,成為第一大電源;到2060年預計中國綠色能源裝機50億千瓦左右,成為電量供應主體。優化電力市場運營機制,以綠色電力交易等市場手段提升綠色能源消納能力,引導綠色能源建設協調有序發展,為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的部署服務,是我國電力市場建設的新目標和新任務。
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副教授、清華三峽氣候與低碳中心副主任張達分享了“綠電交易和全國碳交易市場的銜接思路”。他表示,全國碳交易市場計劃覆蓋電力、建材、有色、鋼鐵、石化、化工、造紙、航空八大行業。未來在碳市場中可考慮反映綠電的減排價值,建議考慮對企業購買的可核證的綠色電力部分對應的碳排放按零計算,同時對外推動扣減可核證綠電對應的排放量與邊境調節等機制銜接的方案。
會上還邀請了巴斯夫和歐萊雅公司代表分享了企業采購綠電、建設零碳企業的經驗。巴斯夫高級經理、碳管理團隊負責人朱寧分享了廣東湛江一體化基地采購綠電,以及其他節能降碳的行動努力。歐萊雅北亞環境、健康和安全負責人諶振介紹了歐萊雅中國在建設成為集團第一個完整運營設施“零碳”的市場過程中,探索多樣化可再生能源使用形式的經驗。
來自空客、蘋果、巴斯夫、中鋁、寶武、中建材、中核、中建、三峽、丹佛斯、吉利、通用汽車、華為、京東、歐萊雅、日本精工株式會社、寶潔、西門子、騰訊、豐田(按英文簡稱首字母排序)等企業的與會代表,與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Valerie Karplus教授在會上分享了企業碳中和實施方案和相關計劃,也對未來圓桌討論會的組織提出了建議。
三峽集團戰略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銀生介紹了三峽集團碳中和的整體規劃思路、行動和需求,希望圓桌會能夠促成校企之間、企業之間的實質性合作,共同促進實現碳中和目標。三峽集團戰略與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國際清潔能源研究室負責人、清華三峽氣候與低碳中心副主任黃俊靈等也參加了會議。
一直以來,三峽集團與清華大學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2021年9月,雙方聯合成立了“清華大學—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氣候變化治理機制與綠色低碳轉型戰略聯合研究中心”(簡稱“清華三峽氣候與低碳中心”)。該中心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開展系列綜合研究分析,從全球—國家—地區—行業—企業的全方位角度提出政策建議,推動我國綠色低碳轉型發展進程中的關鍵政策制定與技術路線設計。
編輯:唐鳳
審核:張達